磁性(magnetism)和電磁學(electromagnetism)的區別

磁學和電磁學是物理學的基本概念。磁性和電磁學的主要區別在於,“磁性”一詞只包括由於磁力引起的現象,而“電磁學”則包括由於磁力和電力引起的現象。事實上,電力和磁力都是單一電磁力的表現。...

主要區別-磁性與電磁

磁學和電磁學是物理學的基本概念。磁性和電磁學的主要區別在於,“磁性”一詞只包括由於磁力引起的現象,而“電磁學”則包括由於磁力和電力引起的現象。事實上,電力和磁力都是單一電磁力的表現。

什麼是磁性(magneti**)?

磁性是一個用來描述任何可歸因於磁場的現象的術語。磁鐵可以對其他磁鐵或磁性材料施加力。磁場被描述為磁鐵/磁性材料受力的區域。磁鐵有兩極,叫做“北極”和“南極”。相似極(南北或南南)排斥,不同極(南北)吸引。磁極從來沒有被單獨觀察過(北極總是伴隨著南極)。

磁性來自電子的一種稱為自旋的性質(這裡必須說明的是,這並不是指電子在物理上的自旋,而是電子的一種性質,可以用數學來解釋,這種數學類似於經典物理學中用來描述物體如何“自旋”的數學)。自旋賦予電子一種叫做磁矩的性質。通常,附近電子的磁矩方向相反,所以它們相互抵消。

然而,在被磁化的材料中,電子的磁矩是對齊的。組合磁矩允許磁化材料對其他磁性材料施加力。當你把一種材料放在磁場中時,外部磁場會使材料原子中電子的磁矩排列起來,使材料磁化。材料被磁化的程度取決於材料的型別和外部磁場的強度。有些材料即使在外部磁場消失的情況下也能保持磁矩的排列,成為永久磁鐵。

什麼是電磁學(electromagneti**)?

電磁學是一個描述可歸因於電力或磁力的現象的術語。電場和磁場是相互關聯的,它們可以被認為是一個電磁力的一個方面,我們將在下麵提到。

19世紀20年代以前,科學家們透過各種實驗瞭解了電和磁的性質。1820年,漢斯·克裡斯蒂安Ørsted(丹麥物理學家)觀察到,當羅盤靠近攜帶電流的導體時,羅盤的指標會發生偏轉(假設羅盤保持在正確的方向)。這是電和磁之間存在聯絡的第一個明確線索。攜帶電流的導體產生磁場這一事實非常有用。例如,它允許我們透過簡單地在一根盤繞的電線周圍傳送電流來**電磁鐵。

Difference Between Magneti** and Electromagneti** - An_electromagnet

An electromagnet, made by sending an electric current around a conductor.

跟隨Ø在rsted的發現之後,許多其他科學家也開始更仔細地研究電和磁之間的關係。人們發現,如果兩個載流導體靠得很近,它們就會互相施加力。很快,法國物理學家安德烈é 安培ère提出了一個方程來描述兩個這樣的導體之間的吸引力,即它們所攜帶的電流的大小。

19世紀30年代,英國物理學家邁克爾·法拉第(Michael Faraday)發現,如果導體處於不斷變化的磁場中,當磁場發生變化時,電流開始流過導體。他從兩個方面證明瞭這一點:首先,他證明瞭如果一個永磁體在一個盤繞的導體內來回移動,電流就開始在導體中流動。其次,他證明瞭如果一個不載流的導體與另一個載流的導體保持接近,那麼透過改變另一個導體中的電流,可以使電流在第一個導體中流動。19世紀60年代,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將Amp的思想結合起來ère和法拉第,用數學形式表達了它們,並表明電和磁是更普遍的潛在現象的兩個方面。有了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就有可能證明一個觀察者所經歷的電場,實際上,也可以被另一個觀察者所經歷的磁場。

故事並沒有就此結束:20世紀70年代,理論物理學家謝爾登·格拉肖、阿卜杜斯·薩拉姆和史蒂文·溫伯格(Steven Weinberg)證明,在高能下,電磁力的表現方式與弱核力的表現方式相同。他們的發現後來被實驗所證實,併在物理學上帶來了一個新的統一:電磁力和弱力結合成一個單一的弱電力。將這種弱電**與另兩種基本力:強核力和引力結合起來,仍然是物理學中最大的挑戰。

磁性(magneti**)和電磁學(electromagneti**)的區別

範圍

磁性只是指由磁力引起的現象。

電磁學是指由電力和磁力共同引起的現象。

 

工具書類

伯恩,C(2015年1月2日)。電磁學簡史。2015年10月29日檢索自麻省大學洛厄爾校區

Image Courtesy

“The Finished Magnet” by Shal Farley (Own work) [CC BY-SA 2.0], via flickr

  • 發表於 2021-06-27 08:22
  • 閱讀 ( 83 )
  • 分類:科學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電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和物質波(matter wave)的區別

...比較-電磁波和物質波的表格形式 5. 摘要 什麼是電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 電磁波是在太空中傳播的一種波,攜帶電磁輻射能。這些波在真空中以光速傳播。電磁波的型別包括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等。此外...

  • 發佈於 2020-10-17 08:22
  • 閲讀 ( 70 )

磁導率(magnetic permeability)和敏感性(susceptibility)的區別

...的磁導率值。例如,抗磁材料的相對磁導率小於1,而順磁性材料的相對磁導率值略高於1。這意味著,當順磁性材料置於外磁場的影響下時,它變得輕微磁化(方向與外磁場相同)。但是鐵磁性材料沒有相對磁導率。 什麼是磁化...

  • 發佈於 2020-10-18 23:46
  • 閲讀 ( 45 )

電磁波理論(electromagnetic wave theory)和普朗克量子理論(planck’s quantum theory)的區別

...與普朗克量子理論的表格形式 5. 摘要 什麼是電磁波理論(electromagnetic wave theory)? 電磁波理論是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在1864年提出的一種化學理論。根據這個理論,關於一種物質所發出的輻射有幾點。 這些要點如下: 能量...

  • 發佈於 2020-10-22 04:26
  • 閲讀 ( 81 )

條形磁鐵(bar magnet)和電磁鐵(electromagnet)的區別

...指標旋轉直到它與磁鐵的磁力線對齊。 什麼是電磁鐵(an electromagnet)? 電磁鐵是一種能在電流存在下產生磁場的臨時磁鐵。這是暫時的,因為當我們切斷電流時,磁場就會消失。此外,這些磁鐵通常包含一根繞成線圈的線。在這...

  • 發佈於 2020-10-23 20:53
  • 閲讀 ( 67 )

機械的(mechanical)和電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s)的區別

機械波與電磁波 波浪可以用幾種方法來劃分。其中一個區別的方法就是透過它們所處的媒介。根據介質的不同,波可以分為機械波和電磁波。電磁波是沒有介質可以傳播的波,而機械波需要介質來傳播。 電磁波在真空中傳播...

  • 發佈於 2021-06-23 14:34
  • 閲讀 ( 46 )

磁性(magnetism)和電(electricity)的區別

...車時,電和磁都會參與其中。我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磁性和電是相關的,因為沒有磁鐵我們就不能發電。這兩種力之間的相互作用叫做電磁。事實是磁性和電,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是現代世界如何運作以及我們如何在幾乎所有...

  • 發佈於 2021-06-25 20:12
  • 閲讀 ( 70 )

螺線管(solenoid)和電磁鐵(electromagnet)的區別

...ere  is the relative permeability of the material. 什麼是電磁鐵(an electromagnet)? 電磁鐵是由電流產生磁性的磁鐵。當電流被切斷時,電磁鐵不再顯示磁性。 **電磁鐵最簡單的方法是**一個螺線管,將電流透過螺線管,然後在螺線管內放置...

  • 發佈於 2021-06-27 06:30
  • 閲讀 ( 52 )

機械的(mechanical)和電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s)的區別

...可以再次聽到聲音。該實驗如下圖所示: 什麼是電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s)? 電磁波由無介質傳播的擾動組成。例如,來自太陽的光是一種電磁波,它在地球和太陽之間的真空中傳播。電磁波可以做到這一點,因為它們不依賴於...

  • 發佈於 2021-06-27 06:36
  • 閲讀 ( 54 )

聲波(sound waves)和電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s)的區別

聲波的主要區別(main difference sound waves) vs. 電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s) 在當今世界,各種波的科學技術應用很多。大多數此類應用使用聲波或電磁波。聲波是機械波,而電磁波不是機械波。因此,聲波的傳播需要介質,而電磁波則...

  • 發佈於 2021-06-27 20:00
  • 閲讀 ( 119 )

重力(gravity)和磁性(magnetism)的區別

主差重力(main difference gravity) vs. 磁性(magneti**) 重力和磁力是自然界中兩種基本的相互作用。磁性是一種非常強的相互作用,而重力是最弱的相互作用。引力總是一種吸引人的相互作用。在磁性中,吸引和排斥相互作用都是可能...

  • 發佈於 2021-06-27 20:24
  • 閲讀 ( 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