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卡路里的甜味劑可能透過與腸道細菌接觸而引發血糖風險

當人造甜味劑出現在新聞中時,它很少是正面的。在過去的幾年裡,甜味劑與從2型糖尿病到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和中風等各種疾病都有聯絡。儘管如此,像Splenda和Sweet'N Low這樣的產品仍然是許多減肥策略的基石,這主要是因為醫生不太瞭解甜味劑是如何導致疾病的。然而,這種情況可能很快就會改變,今天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結果指出,這些不良健康影響背後可能存在一種機制。...

當人造甜味劑出現在新聞中時,它很少是正面的。在過去的幾年裡,甜味劑與從2型糖尿病到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和中風等各種疾病都有聯絡。儘管如此,像Splenda和Sweet'N Low這樣的產品仍然是許多減肥策略的基石,這主要是因為醫生不太瞭解甜味劑是如何導致疾病的。然而,這種情況可能很快就會改變,今天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結果指出,這些不良健康影響背後可能存在一種機制。

007Ys3FFgy1gpybdtzcenj30sg0lcgw6

以色列魏茨曼衛生研究所的免疫學家、該研究的合著者埃蘭·埃利納夫(Eran Elinav)昨天在新聞釋出會上說:“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在一部分個體中,人工甜味劑可能會影響腸道菌群的組成和功能”,從而導致血糖水平升高。研究人員說,這對人體健康不利,因為當血液中的糖分含量很高時,身體無法分解,因此最終會以脂肪的形式儲存起來。

高血糖最終被儲存為脂肪。

為了得出這些結論,埃利納夫和他的團隊首先測試了三種常見的人工甜味劑——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糖精——對嚙齒動物的影響。他們發現,每一種甜味劑都能引起血糖水平的變化,超過了攝入實際血糖的老鼠。後來的試驗涉及甜味劑中的主要甜味劑糖精,在瘦老鼠和肥胖老鼠身上都得到了相似的結果。

但哺乳動物實際上並不消化人工甜味劑——這就是它們“無熱量”的原因——所以這些老鼠血糖變化的原因仍然是個謎,埃利納夫說。儘管如此,研究人員還是有了一個想法:也許生活在老鼠腸子裡的細菌與甜味劑相互作用。

因此,研究人員進行了幾項實驗來驗證他們的想法。在其中一個實驗中,他們給定期餵食甜味劑的老鼠服用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殺死腸道細菌,當這些老鼠的微生物被清除後,它們的血糖水平就會恢復正常。在另一項實驗中,科學家們將餵食甜味劑的老鼠的糞便——腸道微生物的豐富來源——移植到從未食用過人工甜味劑的嚙齒動物體內。這一過程使受體小鼠經歷了奇怪的高血糖,就像甜味劑組的小鼠一樣。最後,埃利納夫和他的同事利用基因分析揭示,微生物菌落組成的改變也伴隨著細菌功能的改變——這些改變可以很好地解釋為什麼老鼠會出現如此高的血糖。

在老鼠身上的發現遠不如在人身上的發現有說服力

但是在老鼠身上的發現並不像在人身上的發現那麼有說服力,所以研究人員開始調查人類食用甜味劑的情況。在第一個實驗中,研究人員分析了381名參與者的血糖水平和腸道細菌菌落。而且,正如預期的那樣,埃利納夫和他的同事發現,大量食用甜味劑的人也表現出一些代謝引數的紊亂——包括體重的增加——以及腸道中明顯的微生物變化。

第二個更小的人體實驗的結果可能是最具啟發性的。

埃利納夫說:“我們對一組七名志願者進行了為期一週的跟蹤調查,他們在正常飲食中不攝入甜味劑。”。在此期間,研究人員給他們註射了一劑糖精,並監測他們的生命體徵。他解釋說,僅僅四天之後,一半的受試者表現出微生物的改變和血糖水平的升高,“而另一部分受試者在食用甜味劑後立即沒有任何有意義的影響。”

換句話說: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人造甜味劑的影響。

因果關係

研究人員在報告中寫道,少數研究表明,由於腸道微生物功能的改變,食用無熱量的人工甜味劑會增加人和小鼠的葡萄糖不耐受風險。然而,由於研究結果的初步性質以及參與研究的人類人數較少,他們沒有提出人們改變飲食習慣的建議。”我們決不準備根據這項研究的結果就人工甜味劑的使用和用量提出建議。

然而,其他的研究人員則更樂於接受。

普渡大學的行為神經學家蘇珊·斯威瑟斯(Susan Swithers)在給《自然》雜誌(the Verge)的一封電子郵件中說:“人們需要更加註意自己的飲食習慣,努力避免使用任何形式新增甜味劑的產品。”。她寫道,研究表明,腸道變化與人工甜味劑之間不僅存在因果關係,而且觀察到的變化發生得很快。

“人們需要更加註意自己的飲食。”

不是每個人都同意研究人員用來解決人工甜味劑和體重增加問題的設計。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食品科學家克裡斯托弗•加德納(Christopher Gardner)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他說,研究人員給人類參與者提供了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規定的每日最大可接受糖精攝入量(約5毫克/千克體重/天),這一事實並不理想。在現實生活中,這個劑量相當於一個150磅重的人每天喝42瓶12盎司的蘇打水,或者每天喝8.5包的粉紅甜點加德納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根據一些指導原則,這可能是‘可以接受的’,但應該註意的是,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高的劑量,他們正在使用,不會被一個典型的消費者消費。”

儘管如此,我們可能最終對某些甜味劑研究中所見的不良健康影響做出解釋的想法還是值得關註的。如果這一發現被證明是可重覆的,醫生將負責理解為什麼有些人易受微生物組改變的影響,而另一些人則不易。而甜味劑公司除了重新思考自己的營銷策略外,還必須應對批評。”斯威瑟斯說:“這項工作很重要,因為它強調了人工甜味劑在解決這些問題中所起的作用。”

  • 發表於 2021-04-27 11:40
  • 閱讀 ( 45 )
  • 分類:網際網路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誘惑(allulose)和赤蘚糖醇(erythritol)的區別

...一種多元醇。 allulose和赤蘚糖醇都是食品和飲料工業中的甜味劑。這些物質嚐起來很甜,但大部分不被胃腸道吸收。相反,它被腸道吸收並從尿液中排出。因此,這些都是安全的甜味劑。 目錄 1. 概述和主要區別 2. 什麼是誘惑 3....

  • 發佈於 2020-09-15 03:34
  • 閲讀 ( 63 )

f質粒(f plasmid)和r質粒(r plasmid)的區別

...結合 細菌結合始於F+菌株產生性菌毛與F-細菌接觸。性毛透過形成一個接合管促進細胞間的通訊和接觸。這種形成是由F+菌株攜帶的育性因子基因控制的。F+複製它的F質粒並複製它以轉移到F-菌株中。複製的F質粒透過接合管轉移...

  • 發佈於 2020-10-05 22:13
  • 閲讀 ( 47 )

大腸桿菌(coliforms)和腸桿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的區別

...品和水質最具體的指標生物。它們的存在表明食物和水中可能存在病原體。 什麼是腸桿菌科(enterobacteriaceae)? 腸桿菌科是革蘭氏陰性菌的一個大家族。沙門氏菌屬、沙門氏菌屬、沙門氏菌屬、沙門氏菌屬、沙門氏菌屬、沙門氏...

  • 發佈於 2020-10-18 02:59
  • 閲讀 ( 47 )

嗜酸菌(acidophilus)和益生菌(probiotics)的區別

...功能是消化和吸收我們所消費的食物的營養。消化過程有腸道細菌的幫助。腸道細菌被稱為益生菌。這些腸道細菌也被稱為“好細菌”,因為它們為消化系統的健康和消化過程提供了巨大的支援。益生菌因其對腸道健康的價值而...

  • 發佈於 2020-10-19 13:25
  • 閲讀 ( 60 )

h、 幽門igg(h.pylori igg)和政府間協議(iga)的區別

...由於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特點是胃腸黏膜的破壞,IGA的升高可能是H.pylori感染過程中的一種免疫反應。IGA似乎是首次接觸感染者的早期發病。但在再感染的個體中並沒有明顯的識別。 圖02:IGG和IGA 幽門螺桿菌IGG與IGA試驗的主要區別...

  • 發佈於 2020-10-20 12:32
  • 閲讀 ( 40 )

內毒素(endotoxin)和腸毒素(enterotoxin)的區別

...引起分泌性腹瀉。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是兩種可以透過腸毒素造成這種情況的細菌。 圖02:炭疽外毒素的作用 一般來說,腸毒素是由革蘭氏陽性菌產生的。然而,某些革蘭氏陰性菌也能產生腸毒素。例如,Vebrio霍亂是一...

  • 發佈於 2020-10-21 12:56
  • 閲讀 ( 55 )

無菌的(aseptic)和不育的(sterile)的區別

...,無菌技術用於降低有害病原體(主要是微生物)汙染的可能性,而無菌技術是一種用於實現環境中沒有所有活微生物(有害或有益)及其孢子(生殖性)的技術結構/休眠細菌)。無菌技術是指在食品加工或醫療操作過程中保...

  • 發佈於 2020-10-28 20:58
  • 閲讀 ( 55 )

一種抗藥性的腸道疾病正在美國蔓延

...告說,如果醫療保健提供者不能減少病例數量,我們最終可能會看到“大規模、長期的疫情爆發”。
 
 
 水性或血性腹瀉、腹痛和發燒
 感染志賀菌病的人會經歷水樣或血性腹瀉、腹痛和發燒的陣痛。它...

  • 發佈於 2021-04-29 11:23
  • 閲讀 ( 41 )

腸道細菌可能是預防兒童哮喘的關鍵

...表在《科學轉化醫學》上的一項研究,嬰兒腸道中的細菌可能在預防以後的哮喘診斷中發揮重要作用。
 
 
 科學家發現,有哮喘高風險的嬰兒在三個月大時,腸道中四種特定細菌的含量較低。這一發現可能...

  • 發佈於 2021-05-01 13:09
  • 閲讀 ( 46 )

腸道細菌可能是營養良好和營養不良的區別

...老鼠的研究表明瞭這一點。如果這一發現是正確的,他們可能表明益生菌應該在營養不良的努力中發揮作用。
 
 
 即使有一個良好的飲食,正確的細菌是必要的正常生長
 人的腸道細菌在生長過程中不斷發...

  • 發佈於 2021-05-03 12:18
  • 閲讀 ( 50 )
q4c2ok
q4c2ok

0 篇文章

作家榜

  1. admin 0 文章
  2. 孫小欽 0 文章
  3. JVhby0 0 文章
  4. fvpvzrr 0 文章
  5. 0sus8kksc 0 文章
  6. zsfn1903 0 文章
  7. w91395898 0 文章
  8. SuperQueen123 0 文章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