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的獨立監督委員會可能會被這一挑戰壓倒

今天讓我們’我們談談Facebook’中國的獨立監督委員會剛剛宣佈了聯合主席和初步成員。董事會將允許Facebook和Instagram使用者在認為自己的帖子被錯誤刪除時提出上訴,並應要求就新出現的政策問題向公司發表諮詢意見。...

今天讓我們’我們談談Facebook’中國的獨立監督委員會剛剛宣佈了聯合主席和初步成員。董事會將允許Facebook和Instagram使用者在認為自己的帖子被錯誤刪除時提出上訴,並應要求就新出現的政策問題向公司發表諮詢意見。

007Ys3FFgy1gppiz9lgeuj31ko11se7l

這項工作的範圍預計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擴大——例如,在啟動後的幾個月內,董事會將決定哪些職位應該減少,哪些職位應該留任。(對很多人來說,包括我自己在內,後者似乎是一個更緊迫的問題。)Facebook精心挑選了首屆成員,他們將任期三年,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董事會將挑選自己的成員。該公司將1.3億美元存入一個不可撤銷的信託基金,為董事會的運作提供資金,並承諾不會干預。

在今天上午宣佈成員名單之後,我聽到了三個主要問題:我們是如何來到這裡的?公佈的董事會成員有什麼共同的理念嗎?這些都能奏效嗎?

讓我們把它們整理一下。

我們怎麼來的?

我想說的是,在內容節制方面,人們基本上都有相同的政策:去掉不好的帖子,留下好的。當人們對哪些帖子好,哪些帖子壞意見不一時,麻煩就來了,而以一種原則性、及時性和一致性的方式解決這些爭議,已經困擾著每一個嘗試過這一壯舉的社交網路。隨著你的成長,問題往往會越來越嚴重,因此Facebook——每月有23.7億使用者——可以說是最難應對的節制挑戰。

並不是說你應該同情Facebook:Facebook總是把增長看得比隨之而來的問題嚴重得多,它在內容節制方面的投資是在一系列震驚公司的醜聞之後才出現的。但是,關於Facebook應該如何處理溫和這一棘手問題的問題,幾乎和該公司一樣古老。

有被迫使用真名的女***者;因哺乳照片而停職的母親;出版著名但令人不安的照片後被審查的歷史學家;在印度WhatsApp上組織的林奇暴徒;緬甸**提倡種族滅絕。在某些情況下,政策決定是明確的,但執行不力;在另一些情況下,政策界限仍然模糊,令人不安。

最具爭議的案件是公司’Facebook執行長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透過其雙重股票結構持有Facebook的大部分股份。這個系統的好處,來自Facebook’扎克伯格的觀點是,這讓扎克伯格能夠採取原則立場,而不用擔心董事會會會發瘋並解僱他。(扎克伯格決定不在政治廣告中對言論進行事實核查,這一決定引起了相當大的轟動。)

缺點是,Facebook的設計有效地將管理23.7億人言論的責任交給了一個人。鑑於Facebook的伺服器上現在有大量的全球政治言論,這一點值得關注。正如我去年在這裡寫的:

Facebook and its moderators currently police the boundaries of speech on an enormous portion of the internet. And for those who feel that the company made the wrong decision about a post, there has historically been very little recourse. You could fill out a little text box and pray, but you were unlikely to ever receive much more than an automated message in resp***e. The system might work in the majority of cases, but it never felt particularly just — which is to say, open and accountable.

2018年,扎克伯格提出了為Facebook建立一個獨立監督委員會的想法,該委員會將在這些問題和其他問題出現時對這些問題進行權衡。幾個月內,該公司開始打基礎,諮詢民間社會的專家,並在世界各地舉行了一系列模擬內容審查試驗。去年6月,董事會公佈了章程;去年12月,Facebook表示,已撥出1.3億美元,為董事會的運營提供資金。

這是一個史無前例的實驗,它將一個科技巨頭所積累的一些權力轉移回自己的使用者群。而如果它被證明是有效的,那麼在**監管努力似乎陷入謹慎癱瘓之際,至少在美國,它可以成為大平臺自我監管的新模式。

公佈的董事會成員有什麼共同的理念嗎?

向監督委員會的四位聯合領導人問好:Catalina Botero Marino、Jamal Greene、Michael W.McConnell和Helle Thorning Schmidt。他們分別是:美洲國家組織****問題前特別報告員、哥倫比亞大學法學教授、斯坦福大學法學教授和丹麥前首相。

他們寫了一篇評論文章在《****》上自我介紹,他們這樣描述自己的哲學:

The board members come from different professional, cultural and religious backgrounds and have various political viewpoints. Some of us have been publicly critical of Facebook; some of us haven’t. But all of us have training and experience that can help the board in c***idering the most significant content decisi*** facing online communities. We are all independent of Facebook. And we are all committed to freedom of expression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international norms of human rights. We will make decisi*** based on those principles and on the effects on Facebook users and society, without regard to the economic, political or reputational interests of the company.

在過去的幾個月裡,我有機會與幾位Facebook高管討論了董事會成員的遴選過程。最受歡迎的原則是“****”。你可能還記得,扎克伯格去年就這一主題發表了一次演講,倡導建立一個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公開言論的網際網路。第一批監督委員會成員宣誓效忠於****並非偶然——或者他們的首要任務將是對Facebook錯誤刪除的帖子進行權衡,不公正地限制公司使用者的****。

如果你’如果你是那種對Facebook留下的帖子比Facebook記下的帖子更為瘋狂的人,你可能會對董事會感到失望’現在還很早。該公司告訴我,董事會將在上市後幾個月內開始考慮撤資。我們’我們走著瞧。

還有16個已經宣佈的成員,還有20個將要加入。最初的團隊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簡歷,以及性別、種族和地理的多樣性。(該委員會將在小組中審理案件,並承諾至少包括一名來自每個案件發源地的成員。)委員會中沒有對Facebook提出特別強烈的批評——下次運氣更好,卡拉·斯威舍——但該委員會從未被設計成對Facebook本身的全民公決。

這些可能有用嗎?

嗯,人們都有自己的想法。一些董事會成員在Twitter或Medium上發帖,表達他們的樂觀情緒。將加入董事會的《衛報》前編輯艾倫·羅斯布里傑(Alan Ru**ridger)說,他很享受有機會制約Facebook的權力:

Facebook is an entity that defies description. It is a friend of the otherwise voiceless — but also an enabler of darkness. It brings harmony to some, discord to many. It promotes order and amplifies anarchy. It employs many brilliant engineers but has — too slowly — recognized that the multiple challenges it faces involve the realms of philosophy, ethics, journali**, religion, geography, and human rights. And it makes a whole lot of money, and a whole lot of enemies, while doing this.

To address this, it needs independent, external oversight.

一直密切關注該委員會發展的法學教授凱特科羅尼克(Kate Klonick)稱,這些成員“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團體,在人權、****和審判方面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資歷。但對董事會的未來來說,或許最重要的是,這一最初的群體擁有在體制建設和建立法治程式方面的技能。”

那麼,人們擔心什麼呢?一是Facebook將無視董事會的意見,這將不具有法律約束力。我的觀點是:不太可能,因為董事會的全部目標是建立一個新的機構,為不受歡迎的決定負責。實際上,每當一個溫和的決定對大多數使用者不利時,他們可能會繼續攻擊Facebook。(畢竟,董事會只會聽取一小部分案件)但Facebook指望董事會撤銷其決定,因為這樣做是唯一能賦予董事會合法性並使公司與最棘手案件保持一定距離的事情。所以我對Facebook會按照董事會的建議去做持樂觀態度——不過,再問一下Brian Acton或Kevin Systrom,Facebook的獨立承諾持續了多久。(事實證明,大約5年。)

造謠研究員尼娜·揚科維茨提出的另一個擔憂是,董事會的目光被訓練到了錯誤的地方。她認為,當成員們在思考演講時,更大的問題是覆蓋範圍——以及由演算法不透明地做出的決定,哪些內容要推廣,哪些內容要埋葬。我認為董事會必須從某個地方開始,但我同意Facebook應該對其機器學習系統的陰謀負責,就像它對人類版主的決定負責一樣。

第三個問題是,監督委員會將擴大對YouTube、Twitter和其他社交網路的監管。斯坦福大學網路政策中心(Stanford Cyber Policy Center)的平臺監管主管達芙妮•凱勒(Daphne Keller)擔心“大大小小的平臺匯聚在一個單一的規則集上”,剝奪了我們競爭帶來的好處,以及圍繞適度的更多樣化的觀點。她告訴Protocol的Issie Lapowsky:“如果這成為一種機制,讓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走向一套單一的規則,那就真的是一種損失。”

我’我很同情董事會’這項任務的規模之大,將使美國的崇高意圖不堪重負。正如Sarah Frier所指出的,董事會成員承諾每月平均只花15個小時在這個專案上。大衛·凱,聯合國’ ****問題特別報告員這樣界定這個問題:

Difficult content problems often take place at local levels, in languages and code that may be impenetrable to those outside. Will the board ever have the bandwidth to address the massive impact Facebook will continue to have in communities worldwide? Will the board, in other words, be more like a Band-Aid on a massive wound than an appellate body to solve the crises of online speech?

Facebook前首席安全官亞歷克斯•斯塔莫斯(alexstamos)描述了這個問題從內部看的情況。他在推特上說:“法學教授喜歡拿出真正有思想、複雜的心理測試來區分合法和非法,他們習慣於向受過高等教育、經驗豐富的上訴法官進行辯論。”。“這種深思熟慮的論證在FB的政策團隊中很常見,直到它突破現實的岩石,也就是說,任何艱難的言論決定都必須由人類監督的機器做出,人類可以對一個‘案件’作出30-60秒的判決,而不是一個只有幾周時間的法官。”

我認為,即使董事會只處理最引人注目的案件,它也能做有意義的工作——正如美國最高**(ussupreme Court)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儘管它每年只審理相對較少的案件。但憑藉其全球規模,Facebook的任務在許多方面都比最高**的任務更大、更復雜。儘管它可能是獨立的,但董事會必須依賴Facebook來設計其工作流程和應用其決定。現在判斷它是否會被視為有效,甚至合法還為時過早。但似乎很明顯,儘管迄今為止在組建董事會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接下來的工作將使挑選董事會成員看起來很容易。

比率

今天的新聞可能會影響公眾對大型科技平臺的看法。

趨勢:Twitter正在英國加緊打擊5G冠狀病毒陰謀論。現在,在推特上釋出5G陰謀論的使用者將被提示閱讀**核實的有關該技術的資訊。(每日電訊報)

趨勢是:谷歌承諾再提供5000萬美元用於COVID-19救援工作。公司的慈善機構,谷歌.org,在大流行開始時已經承諾了5000萬美元。

趨勢:谷歌和蓋茨基金會正在合作一項新的舉措,為發展中國家帶來實時數字支付。他們的目標是為各國和央行開發一個免費、開源的數字支付平臺。(大衛·Z·莫里斯/財富雜誌)

病毒追蹤器

美國病例總數:超過1220200例

美國總死亡人數:至少72300人

加州報告病例:59171例

加州總檢測結果(陽性和陰性):779902

紐約報告病例:326659

紐約總檢測結果(陽性和陰性):1028899

新澤西州報告病例:131890例

新澤西州總檢測結果(陽性和陰性):287623

馬薩諸塞州報告病例:70271例

馬薩諸塞州總檢測結果(陽性和陰性):333349

來自《****》的資料。來自COVID跟蹤專案的測試資料。

管理

⭐ 關於冠狀病毒突變的故事並不一定像他們看起來的那樣。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這種病毒已經進化成了明顯不同的形式——而且可能幾個月內都不會有。Ed Yong在大西洋有更多:

Whenever a virus infects a host, it makes new copies of itself, and it starts by duplicating its genes. But this process is sloppy, and the duplicates end up with errors. These are called mutati***—they’re the genetic equivalent of typos. In comic books and other science fiction, mutati*** are always dramatic and c***equential. In the real world, they’re a normal and usually mundane part of virology. Viruses naturally and gradually accumulate mutati*** as they spread.

As an epidemic progresses, the virus family tree grows new branches and twigs—new lineages that are characterized by differing sets of mutati***. But a new lineage doesn’t automatically count as a new strain. That term is usually reserved for a lineage that differs from its fellow viruses in significant ways. It might vary in how easily it spreads (tran**issibility), its ability to cause disease (virulence), whether it is recognized by the immune system in the same way (antigenicity), or how vulnerable it is to medicati*** (resistance). Some mutati*** affect these properties. Most do not, and are either silent or co**etic. “Not every mutation creates a different strain,” says Grubaugh. (Think about dog breeds as equivalents of strains: A corgi is clearly different from a Great Dane, but a black-haired corgi is functionally the same as a brown-haired one, and wouldn’t count as a separate breed.)

衛生官員需要更好的方法來打擊網上的錯誤資訊。在Facebook和YouTube上,人們收到的帖子並不是最可靠的資訊,而是最受歡迎的。世界衛生組織和疾病控制中心還沒有適應現在資訊流通的方式,這一錯誤資訊研究者認為。(勒內·迪雷斯塔/大西洋)

谷歌(Google)資訊的缺乏“資料空隙”) 在大流行期間會削弱信任。資料空洞是我最喜歡的話題之一,而且很少有人能理解;閱讀這篇關於谷歌最近的一個空白如何重塑了人們的認知的說明性文章。(弗朗西斯卡·特里波迪/連線)

美國人對是否應該允許**使用位置資料追蹤COVID-19的傳播存在分歧。幾乎一半的成年人說,這種做法至少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可接受的。作為提醒,蘋果和谷歌的協作API將記錄使用者之間的距離,但不會記錄他們的位置。(皮尤研究中心)

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聘請了沒有經驗的承包商尋找呼吸器和口罩,甚至同意從**商的標價中加價350%。在等待防護裝置到達時,20名退伍軍人死於COVID-19。(J.戴維·麥克斯旺/ProPublica)

網際網路是如何在周圍社會關閉的情況下繼續執行的,網際網路的使用率在流感大流行中急劇上升。(查爾斯·菲什曼/大西洋)

隨著員工繼續遠端工作,公司正在使用軟體來跟蹤他們的行動和生產力——即使這與工作無關。(亞當·薩塔里亞諾/****)

Zoom宣佈H.R.McMaster中將作為獨立董事加入董事會。該公司還聘請了喬希•卡爾默(Josh Kallmer)擔任全球公共政策主管。

三名**起訴匿名祕密應用程式Whisper,指控其洩露9億使用者記錄。這些公開的資料不包括人們的姓名,但有其他身份資訊,如年齡、種族、性別、家鄉和任何團體成員,其中許多是關於性自白的。(羅伯特·伯恩森/彭博社)

行業

⭐ 支援Facebook發明數字貨幣的天秤座協會(Libra Association)任命美國財政部前官員斯圖爾特•萊維(Stuart Levey)為其執行長。Levey肩負著與全球監管機構合作推動專案進展的艱鉅任務。以下是彭博社的庫爾特·瓦格納:

Libra, which was announced in June 2019, was conceived and developed by Facebook, the world’s largest social network. It’s now governed by a 24-member independent coalition of companies and nonprofits, though the group has changed since the project was launched. Levey will assume the role sometime this summer, and will be stationed in Washington. The Libra Association, based in Geneva, said last month that it aims to have its coins ready in late 2020.

Airbnb正在裁員四分之一。這是自Covid-19流感爆發以來矽谷發生的最大規模裁員之一。該公司創始人兼執行長布萊恩·切斯基(Brian Chesky)表示,公司收入將減半,並將解僱7500名員工中的約1900人。(西奧多·施萊弗/雷科德)

據Magic Leap執行長羅尼•阿博維茨(Rony Abovitz)發給員工的電子郵件顯示,Magic Leap正就從一家醫療保健公司獲得資金進行談判。這筆錢可以使這家初創公司避免進一步削減已經減少的員工數量。(亞歷克斯·希思/資訊)

“領養高中生” 隨著學年即將結束,學生們無法參加畢業典禮,Facebook上的群組激增。組成員“採用” 同學們在評論中,送上籃子、禮品卡和禮物以示祝賀。(特里·阮/旁白)

這場大流行加速了色情**和傳播方式的重大變化。OnlyFans變得特別受歡迎,4月份的訂閱量增長了50%。但色情業的未來仍不明朗。(奧蒂莉亞·斯特德曼/BuzzFeed)

“凱倫”是如何成為冠狀病毒惡棍的。在流感大流行期間,這個名字被用作一種速記,以喚起少數白人中年婦女的聲音,她們反對社會疏遠,要麼出於無知,要麼出於無情的私利。(凱特琳·蒂芙尼/大西洋)

YouTube的建立者說,4月份的廣告率下降了30%。但事實證明,長期贊助協議更有彈性。(尼克·巴斯通/資訊)

TikTok正利用其龐大的受眾群吸引一線明星加入該平臺,因為在流感大流行期間,使用者一直呆在家裡。這家名為“炒作屋”的酒吧裡住著一群著名的酒鬼,人們也在四處尋找可能的真人秀節目。這是一個現代的米老鼠俱樂部。(好萊塢記者娜塔莉·賈維)

Spotify目前正在其應用程式中測試影片播客,首先是YouTube明星扎恩·希賈齊和希思·胡薩爾。這項全球測試允許創作者將錄製的影片片段上傳到應用程式中,50%的Spotify podcast聽眾將參加測試。(阿什利·卡曼/邊緣)

Epic的Fortnite擁有超過3.5億註冊玩家,是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遊戲之一。(尼克·斯塔特/邊緣)

Twitch更新了頻道頁面。現在,拖纜將有更多的方式來控制他們的頻道離線時的樣子,有一個更可定製的主頁,頻道預告片,等等。(比揚·斯蒂芬/邊緣)

要做的事情

在隔離期間在網上佔據你的東西。

觀看丹尼爾·雷德克里夫、斯蒂芬·弗萊和埃迪·雷德梅恩在影片中閱讀《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章節。這些影片將在Harrypotterahome.com網站,並且只能在Spotify**問音訊。

為我們最後一個人看一部新預告片:第二部分,年度預告片之一’最受期待的影片遊戲。

看一隻熊在室外浴缸裡洗澡。非常放鬆。

那些好訊息

和我們談談

向我們傳送提示、評論、問題和您的監督委員會提名:[email protected]以及[email protected]

  • 發表於 2021-04-19 06:41
  • 閱讀 ( 44 )
  • 分類:網際網路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facebook的監督委員會將決定特朗普賬戶的命運

Facebook將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賬戶的命運交給其監督委員會。在國會大廈發生騷亂後,特朗普被無限期停職於Facebook和Instagram。 ...

  • 發佈於 2021-03-28 01:10
  • 閲讀 ( 50 )

你現在可以呼籲facebook的監督委員會刪除不好的帖子

Facebook監督委員會現在將允許使用者呼籲從該平臺上刪除帖子,這大大擴大了監督委員會的範圍。在監督委員會成立的頭六個月裡,使用者只能在Facebook版主刪除內容後,才呼籲恢復平臺內容。現在,董事會還將聽取對Facebook版主...

  • 發佈於 2021-04-15 22:07
  • 閲讀 ( 32 )

facebook推出了一項公司人權政策,它將“努力尊重”

Facebook正透過將自己的價值觀寫進一項新的“公司人權政策”中,收集“它將努力尊重的人權標準”,來應對它在侵犯人權方面所面臨的批評,Facebook正致力於提供一份關於其對人權影響的年度報告,併為人權維護者提供一個基...

  • 發佈於 2021-04-16 03:31
  • 閲讀 ( 37 )

去看看facebook的偽最高法院是怎麼走到一起的

Facebook能有一個有意義的最高**嗎? 《紐約客》上一篇由法學教授凱特科羅尼克撰寫的新專題文章的標題暗示答案是肯定的。故事更復雜。 這一功能被稱為“Facebook最高**的內部決策”,這是對Facebook監督委員會前所未...

  • 發佈於 2021-04-16 11:03
  • 閲讀 ( 28 )

facebook表示,在監督委員會提出要求後,它不會放鬆covid-19政策

Facebook已經決定是否採納Facebook監督委員會上個月在決定第一輪使用者申訴時提出的建議。在迴應中,Facebook表示,不會放鬆刪除COVID-19錯誤資訊的標準,但會測試是否有人為或自動過濾系統刪除了使用者的帖子。 監督...

  • 發佈於 2021-04-16 14:37
  • 閲讀 ( 35 )

facebook的特朗普禁令將由其新的監督委員會審查

Facebook副總裁尼克·克萊格(Nick Clegg)說,該公司將無限期暫停前總統特朗普在其平臺上的職務的決定提交給新成立的監督委員會進行全面審查。特朗普在1月6日煽動追隨者攻擊美國國會大廈後,他的Facebook帳戶在1月7日被無限期...

  • 發佈於 2021-04-16 19:52
  • 閲讀 ( 44 )

facebook監督委員會推翻仇恨言論和大流行性錯誤資訊記錄

Facebook的監督委員會發布了第一輪裁決,支援一項免職,推翻了涉及仇恨言論、**和錯誤資訊的四項決定。基於對模糊規則和保護網上****的擔憂,這些裁決對使用者在當前政策下可以釋出的內容採取了廣泛的看法。 監...

  • 發佈於 2021-04-16 21:51
  • 閲讀 ( 46 )

facebook的監督委員會希望你反饋公司禁止特朗普的做法是否正確

Facebook的監督委員會是一個獨立機構,有權審查社交網路最複雜的平臺審查決定,目前正接受公眾對該公司在1月6日美國國會大廈襲擊事件後“無限期”禁止前總統特朗普的決定的評論。 有關的兩個帖子包括特朗普1月...

  • 發佈於 2021-04-16 22:33
  • 閲讀 ( 38 )

facebook的監督委員會受理了前六起案件

Facebook的監督委員會,一個獨立的機構,負責審查Facebook的裁決,已經接受了它的第一個案例。這六項上訴涉及根據Facebook的仇恨言論規則、**禁令和錯誤資訊政策刪除的內容。他們現在開放了七天的公開評論,之後董事會將決定...

  • 發佈於 2021-04-16 23:14
  • 閲讀 ( 38 )

如果沒有facebook,instagram會更好

多年來,批評人士一直認為,Facebook收購Instagram是錯失了控制公司的機會。但現在,他們將有機會真正撤銷它。週三下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與48個州的總檢察長聯手,要求**下令剝離Instagram和WhatsApp——...

  • 發佈於 2021-04-17 01:40
  • 閲讀 ( 34 )
pmgn517395
pmgn517395

0 篇文章

作家榜

  1. admin 0 文章
  2. 孫小欽 0 文章
  3. JVhby0 0 文章
  4. fvpvzrr 0 文章
  5. 0sus8kksc 0 文章
  6. zsfn1903 0 文章
  7. w91395898 0 文章
  8. SuperQueen123 0 文章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