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不平等:忘掉基尼,用帕爾馬比率代替

經濟不平等很容易找到統計資料,但這些資料往往很難分析。伯尼·桑德斯的競選網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給出了四個資料點:前1%的人口占全國稅前收入的22.8%;最高的0.1%的人口控制著與最低的90%人口同樣多的財富;2009年至2014年,前1%的人佔實際收入增長的58%,42%的人進入了後99%;在發達國家中,美國的兒童貧困率最高。...

經濟不平等很容易找到統計資料,但這些資料往往很難分析。伯尼·桑德斯的競選網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給出了四個資料點:前1%的人口占全國稅前收入的22.8%;最高的0.1%的人口控制著與最低的90%人口同樣多的財富;2009年至2014年,前1%的人佔實際收入增長的58%,42%的人進入了後99%;在發達國家中,美國的兒童貧困率最高。

這些數字介於0.1%、1%和90%之間,介於財富、收入、收入增長率和貧困率之間。並非所有這些變數都有必然的聯絡:一個背負學生債務的美國律師的收入可能是肯亞牧民的幾百倍,但凈財富要少得多。就競選活動而言,這種表達方式很好:普遍存在的不公平現象已經足夠明顯了。然而,為了在時間和空間上進行比較,我們需要一個好的、乾凈的標題數字。

當然,任何一個單一的資料點都會扭曲畫面,忽略這一點,過分強調這一點,給人一種危險的印象,即生活比現在簡單。所以我們需要盡可能選擇最好的度量。

關鍵要點

  • 經濟學家們用基尼繫數來衡量一個國家的不平等狀況,基尼繫數按人口階層表示財富或收入在總收入中所佔的份額。
  • 基尼繫數越高,不平等程度越大,高收入者的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就越大。
  • 批評基尼的人認為,這是一個不完善的措施,因為它忽視了非正規經濟,而且它平抑了收入分配的扭曲,導致非直觀的解釋。
  • 帕爾馬比率是另一種衡量不平等的方法,它使用一個簡單易懂的比率來更好地衡量觀察到的收入分佈。

“把基尼放回瓶子裡”

多年來,用來衡量不平等的數字一直是基尼繫數。不難理解為什麼,鑒於其誘人的簡單性:0表示完全平等,即每個人的收入——或偶爾的財富——是相同的;1表示完全不平等,即一個人獲得所有收入(如果有些人的收入為負,理論上可以得出1以上的數字)。

基尼繫數給我們一個衡量收入不平等的單一滑動尺度,但它實際上意味著什麼?答案是非常複雜的。如果你用水平軸上的收入來繪製人口百分位數,而垂直軸上的累積收入,你會得到一個叫做洛倫茲曲線的東西。在下麵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第54個百分點相當於海地總收入的13.98%,玻利維亞為22.53%。換句話說,最底層的54%的人口占海地收入的14%左右,玻利維亞的23%左右。直線顯示出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在一個完全平等的社會中,最低的54%將佔總收入的54%。

取其中一條曲線,計算它下麵的面積,將結果除以表示完全相等的直線下麵的面積,就得到了基尼繫數。這些都不是很直觀。

這也不是基尼繫數的唯一問題。以一個假設的社會為例,前10%的人口收入佔總收入的25%,後40%的人口收入佔總收入的25%。基尼繫數是0.225。現在將最底層40%的收入削減三分之二,達到全國總收入的8.3%,將差額分配給最高層10%的人,他們現在的收入為47.5%(40%-90%的人的收入保持穩定)。基尼繫數增加了一倍多,達到0.475。但如果底層40%的人的收入再下降45%,僅佔總收入的4.6%,而所有收入的損失又一次上升到了前10%,那麼基尼繫數就不會上升那麼多——現在只有0.532。

帕爾馬比率

對亞歷克斯·科巴姆和安迪·薩姆納這兩位經濟學家來說,基尼沒有什麼意義。當底層40%的人失去了一半的收入,而最富有的10%的人得到了DIB時,一個合理的衡量收入不平等的指標應該上升得更多,而不是遞增。

2013年,科巴姆和薩姆納提出了基尼繫數的替代方案:帕爾馬比率。他們以喬斯的名字命名é 智利經濟學家加布裡埃爾·帕爾馬。帕爾馬註意到,在大多數國家,中產階級(即收入在第五至第九位的人,即40%-90%)佔總收入的一半左右。”“對於不同的資料集、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時間段,中產階級收入份額的(相對)穩定性是一個驚人的一致發現。”科巴姆透過電子郵件告訴Investopedia。鑒於這一觀點,使用基尼比率似乎沒有什麼意義,因為基尼比率對中等收入階層的變化很敏感,但對極端情況下的變化相對盲目。

帕爾馬比率將前10%的收入份額除以後40%的收入份額。結果是一個指標,用科巴姆和薩姆納的話來說,“過度”對極端分佈的變化敏感,而不是相對惰性的中間分佈。下表(上面假設的基尼繫數)顯示了這種影響的結果:

Source: Cobham and Sumner, 2013.

近一半的收入,底部40%的收入,並由此增加了最富有的10%的收入,導致棕櫚比率從5%上升到10,而基尼繫數只略有上升。

帕爾瑪比率還有另一個優點:它的真實含義很容易理解。這不是統計魔法的產物,而是簡單的劃分:收入最高的10%的人比收入最低的40%的人多賺X倍。科巴姆和薩姆納寫道,基尼比率“對非技術性受眾來說,並沒有產生直觀的說法。”我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是:在0比1的範圍內,這個國家是0.X不平等的。

底線

那麼,我們是否應該期望帕爾馬比率像科巴姆和薩姆納的論文所說的那樣,把“基尼放回瓶子裡”?也許是時候了。正如科巴姆對《投資百科全書》感嘆的那樣,“啊,基尼的暴政依然強大!”但是發展圈開始註意到帕爾馬比率。科巴姆說,經合組織和聯合國已將其納入各自的資料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已將其作為可持續發展目標提案的基礎。

  • 發表於 2021-06-11 10:23
  • 閱讀 ( 39 )
  • 分類:金融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一致的(congruent)和平等的(equal)的區別

...。 相等 相等意味著任何兩個在比較中的大小是相同的。平等的概念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一個熟悉的概念;然而,作為一個數學概念,它必須用更嚴格的標準來定義。不同的欄位使用不同的相等定義。在數理邏輯中,它是用帕...

  • 發佈於 2020-11-03 10:53
  • 閲讀 ( 79 )

帕爾默·勒基戴著新山羊鬍重返公眾生活

...ay(具體來說,安靜從金屬齒輪固體V:幻影疼痛,誰穿比基尼,因為她透過她的面板呼吸),但我們不認為這應該分散明顯的時間和精力,培養他的新的面部絨毛。 更新時間:美國東部時間5月5日早上6點:Luckey插播: ...

  • 發佈於 2021-05-11 02:29
  • 閲讀 ( 17 )

用味噌醬代替帕爾瑪乾酪做一個美味的,素食主義者友好的義大利飯

...,事情會變得更加複雜。幸運的是,你可以用味噌醬代替帕爾馬乾酪來做一些美味的義大利飯。帕爾馬乾酪(有時還有馬蘇裡拉乾酪)是大多數義大利燴飯的主要原料。肯吉López Alt有一個簡單的解決辦法,更美味的菜餚,也100%...

  • 發佈於 2021-05-18 06:00
  • 閲讀 ( 51 )

在最後一分鐘用麵包屑代替乳酪

...類似的堅果味和鹹味。味道顯然不會完全相同的新鮮磨碎帕爾馬乾酪,但你仍然可以享受你的晚餐與鹹,美味脆麵包屑提供。如果你已經熟悉這種替代品,Food52建議你在烤麵包屑的油中加入乾香草、鳳尾魚或大蒜來增加味道。下...

  • 發佈於 2021-05-19 01:56
  • 閲讀 ( 48 )

我能把它冷凍嗎?如何延長水果、蔬菜和其他易腐物品的壽命

...褐變。鱷梨放在冰箱裡保鮮時間長嗎?-(由rfusca答覆)帕爾馬乾酪?是的,你可以冷凍帕爾馬乾酪。即使沒有凍結,帕爾瑪乾酪是非常持久的,因為低水分和高鹽含量防止黴菌生長。較年輕的品種可能更容易發黴(含水量更高...

  • 發佈於 2021-05-26 02:39
  • 閲讀 ( 42 )

用帕爾瑪乾酪蓋把罐裝罐變成搖壺

家庭部落格Plath's Adventures分享說,一次性帕爾瑪乾酪容器的蓋子非常適合普通(不是大嘴)罐裝罐。最棒的是,你可以用搖床和便宜的二手罐裝罐,使食物準備更容易。作者將這種組合用於麵包屑或蒜末,但我也建議將其用作糖...

  • 發佈於 2021-05-27 04:41
  • 閲讀 ( 34 )

基尼指數

...2年義大利統計學家科拉多·基尼(Corrado Gini)提出的一種衡量人口收入分配情況的指標。它通常被用作衡量經濟不平等的指標,衡量一個人口的收入分配,或者不太常見的財富分配。繫數範圍從0(或0%)到1(或100%),0表示完全...

  • 發佈於 2021-05-30 14:51
  • 閲讀 ( 33 )

基尼指數:衡量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是初步評估中缺失的因素。基尼繫數是專門用來衡量這一因素的,它對一個國家的經濟健康和國家政策具有影響。本文將向您展示如何解釋和應用基尼指數。 解讀基尼 該指數基於基尼繫數,這是一種統計上的離散...

  • 發佈於 2021-06-05 10:41
  • 閲讀 ( 39 )

西蒙庫茲涅茨

...rch)資助的國民收入核算標準。他對儲蓄、消費和投資的衡量有助於推進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的研究。他還幫助研究貿易週期的基礎,被稱為“庫茲涅茨週期”,並提出了關於經濟增長與收入不平等的關係的想法。 ...

  • 發佈於 2021-06-11 00:46
  • 閲讀 ( 40 )

u、 在歷史月份的最後一天,美國股市開始衰退

...們可以從CBOE的股票看跌/看漲比率中看到這一點,該比率衡量對股市未來走勢的看跌押註量與看漲押註量。這是6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也是200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可以肯定的是,看跌期權/看漲期權比率通常被視為一個反向指...

  • 發佈於 2021-06-17 11:58
  • 閲讀 ( 28 )